返回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 )体通史,汉( )著。全书包括十二本纪、十表 、八 ( ) 、三十( )和七十列传。现在最通行的是“三家注”本,( ) 集解,( ) 索隐,( )正义。
2.《庄子》一书,包括( )七篇、( ) 十五篇、( )十一篇,共三十三篇。古人给《庄子》作注的有晋代的司马彪、郭象、向秀等五家,现存的只有( )注本十卷,唐代有( )为此作疏.
3.据王力的研究,上古音中声母有 ( )个,韵部有 ( )个。
4.音韵学上的术语“五音”“七音”是根据 ( )划分出来的。
5.两个音节连缀成意而不能分割的单纯词是( )词。
6.分别标出“傳说、射干、龟兹”这三个词的特殊读音( )、 ( )、 ( )。
二、概念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偏义复词

2.古无舌上音


3.貌、之貌

4.纽

5. 拗救

6.阴声韵
三、注释题(指出加括号文中义)(每小题1分,共15分)
1.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2.是境内之民,其言谈者必(轨)于法。。
3.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
4.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5.蘭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6.以粟易械器者,不为(厉)陶冶。
7.动作者归之于(功),为勇者尽之于军。
8.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羽,羽不用。
9.鲁人欲勿(殇)重汪踦。
10.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11.(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
12.有子问于曾子曰:“问(丧)于夫子乎?”
13.于是灌夫被甲持戟,募军中壮士所善願从者数十人。及出(壁)门,莫敢前。
14.而人主兼(举)匹夫之行,而求社稷之福,必不几矣。
15.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举,男有分,女有(归)。
四、识别题(指出下文中加括号字是一个复音词还是两个单音词,并解释其意义)(每小题2分,共20分)
1.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
2.布帛(寻常),庸人不释。
3.摶(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4. 天子之(地方)千里,不千里,不足以待诸侯。
5.齐王闻之,君臣(恐惧)。
6.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
7.吾不忍其(觳觫)。
8.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
9.为之权衡以称之,则并与(权衡)而窃之。
10.(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五、辨析题(同义词辨析)(每小题2分,共10分)
1.步 跬

2.畜 养

3.畏 惧

4.之 往
5.笑 哂
六、归纳题(按王力先生的关于上古音系三十韵部说,指出下列各字的归部情况)(每字1分,共5分)
终 文 拯 淡 赐

七、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词义引申的途径有哪些?

2.写出七言律诗的首句不入韵的仄起式的格律形式。

八、标点题(共8分)
屈平既嫉之雖放流睠顧楚國系心懷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興國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終無可柰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見懷王之終不悟也人君無愚智賢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為舉賢以自佐然亡國破家相隨屬而圣君治國累世而不見者其所謂忠者不忠而所謂賢者不賢也懷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內惑於鄭袖外欺於張儀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蘭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於秦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禍也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 纪传,司马迁,书,世家,裴骃,司马贞,张守节。
2、内篇,外篇,杂篇,郭象,成玄英。
3、32,30
4、发音部位
5、连绵词
6、fù yuè ,yè gàn, qiū cí.

二、概念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偏义复词
偏义复词是由两个意义相反、相对或意义相近、相关的词素组合成的、其中一个词素有意义,而另一个词素只充当陪衬音节的复音词。
2.古无舌上音
这也是钱大昕首先提出的。认为上古舌上音、舌头音不分,中古时的舌上音“知、彻、澄、娘”是由舌音“端、透、定、泥”分化出来的。
3.貌、之貌:是训诂术语。一般将它们放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边,表示事情或行为的性质和状态,可翻译为“……的样子。”
4.纽:唐末和尚守温首先使用记录音节的汉字记录声母。这个用来代表声母的汉字叫“字母”:简称作“母”,后来人们就把声母也称作字母、母、纽、声纽等
5. 拗救:拗,指不符合律诗一般平仄格式的。救,就是补偿。拗救是指前边在诗句中该用平的地方用了仄,在本句或对句相应的位置该用仄的地方改用平作为补救。
6.阴声韵:这是根据韵部韵尾的情况所分的类,阴声韵就是开韵尾即无韵尾或是元音韵尾的。

三、注释题(指出加点字的文中义)(每小题1分,共15分)
1、阻挡
2、遵循
3、记载历史的书
4、黏土
5、浸泡
6、病,指困苦或意译为损害
7、耕战之事
8、求
9、未成年而死
10、减少
11、攀登
12、丢官
13、军队的营垒
14、称赞
15、本指女子出嫁,这里指婆家

四、识别题(指出下文中加点字是一个复音词还是两个单音词,并解释其意义)(每小题2分,共20分)
1、复音词,果园
2、词组,八尺为寻,倍寻为常。
3、复音词,旋风。
4、词组,土地方圆。
5、复音词,害怕
6、复音词,小心谨慎的样子
7、复音词,害怕发抖的样子
8、词组,蓬草和青蒿
9、词组,秤锤和秤杆
10、复音词,宽松有余,宽绰的样子

五、辨析题(同义词辨析)(每小题2分,共10分)
1.步 跬
步与跬的区别在于词义所表的概念范围不同。
步,古指两脚各动一次的距离。即现在的两步。现在把行进间的两脚的距离叫一步,这古代只能叫跬。
跬指行进间的两脚的距离,即现在的半步。所谓“跬,一举足也,倍跬谓之步。”2.畜 养
两者在“养活”这一意义上是同义词,二者在习惯用法是不同的。
畜 习惯上用于养禽兽,畜如果用于人,所畜的对象都是当时的地位低贱卑下的。
养 习惯上指养人,如 “大孝尊亲,其次不辱,其下能养。”
3.畏 、惧
畏和惧都是动词,当害怕讲。
畏 多用作及物动词,可直接带宾语,“畏”不表使动
惧 多用作不及物动词,如带宾语常作使动用,如《老子》:“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4.之 往
这两个词在语法功能上是不同的。
之 是及物动词,后边常接宾语。
往 常作不及物动词,后边不能直接接表地点宾语,如果需要接地点名词的话,“往”后边还需要接“之”等动词。
5.笑 哂
这两个词在感情色彩上不同。
笑 可以泛指各种笑,讥笑、嘲笑、冷笑等各种笑都可以用这个词。
哂 指不屑一顾、不以为然的笑,常带有轻蔑或鄙视的色彩。

六、归纳题(按王力先生的关于上古音系三十韵部说,指出下列各字的归部情况)(每字1分,共5分)
终 (冬) 文(文) 拯 (蒸)
淡 (谈) 赐(锡)

七、 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延展引申:是指在不改变某词词类的情况下,把原来词义所概括的内容中的某一点在一线上加以延展或突出,用来标志另一事物的引申方式。如:临,本义是“从高处往低处看”由此引申出“从上监视着”和“从上面到下面来”。
2、比喻引申:是一个词的基础意义(或本义)用于比喻的用法使其固定化而形成新的义项的一种词义发展的运动。如:鼻子,由突出面部的一个器官引申出突出事物表面的门鼻子等。
3、条件引申:是一个词的词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受句中前后搭配关系的制约而产生新义并进而形成新的义项的一种词义发展的运动。如:褊,由衣服狭窄引申出地域面积小。
4、活用引申:这是指古汉语中由于语法上词类活用现象而产生的新义。如衣,由衣服引申出穿衣服的意思。

2、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八:标点题(共8分)
屈平既嫉之,雖放流,睠顧楚國,系心懷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興國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終無可柰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見懷王之終不悟也。人君無愚智賢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為,舉賢以自佐,然亡國破家相隨屬,而圣君治國累世而不見者,其所謂忠者不忠,而所謂賢者不賢也。懷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內惑於鄭袖,外欺於張儀,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蘭。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於秦,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