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一、 填空:(1×15) 15分
1、《礼记》是一部资料汇编性质的书。流传下来的两种本子,都是汉人辑录的,其一是( )辑录的( ) ,其二是( )辑录的( ) 。现在通行的《礼记》,是东汉( )作的注,唐( )孔颖达作的疏,这就是所谓的《礼记注疏》,是最通行的注本。
2、传统的六书指( )、 ( )、( )、形声声、( )、( )。
3、“公赐之食,食舍肉”中的“舍”为古字,相应的今字是( )。
4、“穆公访诸蹇叔”的“诸”是( ) 词,相当于( ) 。
5、“慚”的异体字是( ) 。
二、概念 (3×3) 9分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2、判断句:
3、编年体:
三、解释括号中词的意义。(1×15) 15分
1、多行不义,必自(毙)。
2、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未尝君之(羹)。
3、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
4、师进,(次)于陉。
5、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6、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7、(素)善留侯张良。
8、惟天为大,惟尧(则)之。
9、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农夫也。
10、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11、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
12、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夫病足,曾不能疾走。”
14、 夏,楚子使屈完(如)师。
三、说明下列各句中括号词是什么词性,在句中起什么作用?当语释为什么?(2×6) 12分
1、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2、赦之,以劝事君(者)。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4、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
5、(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
6、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四、请在下列的括号中填进表示比喻的名词:(17)
例: (席)卷
( )起( )涌 ( )消( )散
( )罗( )布 ( )盘( )踞
( )吞( )咽 ( )次( )比
( )驰( )掣 ( )视耽耽
刀枪( )立 遗体( )伤

五、简答:(12)
1、举例说明宾语前置的几种情况:
2、举例结构助词“之”的几种主要用法。

六、将下列一段古文加标点并直译成现代汉语 (20)
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归召晏子而问之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殆所谓不详也晏子对曰国有三不祥是不与焉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所谓不祥乃若此者今上山见虎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如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为不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