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及《史记》简介 |
|
《史记》,汉司马迁著。 司马迁字子长,龙门(今陕西韩城县北)人,生于公元前 145 年,卒年不详。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汉武帝时任太史令,学问很渊博。他曾立志要写一部史书,但没来得及动笔就死了。司马迁继承了他父亲的遗志。 司马迁自幼刻苦学习,二十岁起,曾多次出游,这使他在知识、思想观点以至语言等方面为写作《史记》做好了准备。 他三十八岁时继任太始令,动手整理史料,四十二岁时开始写《史记》。在《史记》“草创未就”时,因他为李陵投降匈奴一事辩护,触怒了武帝,竟遭宫刑,精神上受到极大的打击。出狱后任中书令(由宦者担任的掌管文书奏事的官)。他用主要精力继续写《史记》,一直到死。他把满腔的不平和愤慨,一齐倾注入《史记》中。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终于完成了这部空前巨著。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通史,是伟大的名著。它反映了我国汉以前三千年间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发展过程。司马迁继承并发展了以前各种史书的优点,建立了全新的体系。全书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和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多字(其中有几篇由西汉禇少孙修改和补充)。“本纪”记载帝王的事迹和社会上的重大变化;“表”记载历代世系、列国关系和职官更迭;“书”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等;“世家”记载往后外戚的事迹;“列传”记载事迹可传或行状可序的人物。其中本纪、世家和列传是优秀的传记文学,有着高度的艺术成就和深刻的思想内容,对我们今天认识封建社会的本质有一定的帮助。 司马迁作《史记》善于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所用语言生动形象,繁简得当,往往 只用寥寥数语就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司马迁在运用口语上的努力,也值得注意。 两千多年来《史记》产生了极其巨大的影响,后代散文家无不从中吸取营养,而作者所创造的体例,更为后代的“正史”树立了楷模。 历来为《史记》作注的很多,现在最通行的是所谓“三家注”本:南朝宋裴駰集解、唐司马贞索引、张守节正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