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选讲

察传[1]

 
 

    夫得言不可以不察 [2] ,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故狗似玃 [3] ,玃似母猴 [4] ,母猴似人,人之与狗则远矣。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 [5] 。

    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无闻矣 [6] 。齐桓公闻管子於鲍叔 [7] ,楚庄闻孙叔敖於沈尹筮 [8] ,审之也,故国霸诸侯也。吴王闻越王勾践於太宰嚭 [9] ,智伯闻赵襄子於张武 [10] ,不审也,故国亡身死也。
 

    [1] 察,审察。传(chuán),传闻。

    [2] “得”应作“传”(依王念孙说,见《读书杂志》《吕氏春秋》校本)。

    [3] 玃 (jué),大母猴。

    [4] 母猴,有叫沐猴,猕猴,比玃稍小。

    [5] 过,用如动词,指犯错误。

    [6] 而,假设连词,等于说如果。审,审察。

    [7] 管子,即管仲。鲍叔,即鲍叔牙。

    [8] 楚庄,楚庄王。孙叔敖,见《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注。沈尹筮,楚国大夫,名筮,“沈”是邑名。“尹”是官名。他把孙叔敖推荐给楚庄王。

    [9] 太宰,官名。嚭(pǐ) , 伯嚭,春秋时吴国人。吴国打败了越国后,越王勾践贿赂伯嚭,要他劝说吴王接受越国求和的请求,吴王听了伯嚭的话。后来勾践发愤图强,终于灭了吴国。

    [10] 智伯,名瑶,晋国荀首的后代(荀首封于智,以邑为姓),晋哀公时的权臣,和韩赵魏并称为晋国的四大家。赵襄子,名无恤,晋卿赵衰的后代,世袭为晋卿。张武,晋人,智伯的家臣,他劝说智伯纠合韩魏,把赵襄子围在晋阳,后来赵襄子用张孟谈计,暗地联合韩魏,灭了智伯。
 

    凡闻言必熟论 [1] ,其於人必验之以理。鲁哀公问於孔子曰: “ 乐正夔一足 [2] ,信乎? ” 孔子曰: “ 昔者舜欲以乐传教於天下,乃令重黎举夔於草莽之中而进之 [3] ,舜以为乐正。夔於是正六律 [4] ,和五声 [5] ,以通八风 [6] ,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 [7] ,舜曰: ‘ 夫乐,天地之精也 [8] ,得失之节也 [9] 。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 [10] 。夔能和之,以平天下 [11] ,若夔者一而足矣 [12] 。 ' 故曰 ‘ 夔一足 ' ,非 ‘ 一足 ' 也。 ”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 [13] ,常一人居外 [14]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 “ 吾穿井得一人。 ” 有闻而传之者曰: “ 丁氏穿井得一人。 ” 国人道之,闻之於 宋 君 [15] 。 宋 君令人问之於丁氏,丁氏对曰: “ 得一人之使 [16] ,非得一人於井中也。 ”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 [17] : “ 晋师三豕涉河 [18] 。 ” 子夏曰: “ 非也,是己亥也。夫 ‘ 己 ' 与 ‘ 三 ' 相近, ‘ 豕 ' 与 ‘ 亥 ' 相似 [19] 。 ” 至於晋而问之,则曰 “ 晋师己亥涉河 ” 也。

 

    [1] 熟,深透。

    [2] 乐(yuè)正,乐官之长。夔(kuí)人名,相传为舜的掌管音乐的官。

    [3] 重(zhòng)黎,人名,相传为颛顼(zhuānxū)的后代,尧的掌管时令的官,后为舜臣。草莽,等于说草野,指民间。

    [4] 六律,见《庄子·胠箧》。

    [5] 五声,即宫商角徵(zhǐ)羽五音。

    [6] 通,调和。八风,八方的风,又叫八卦之风,这里指阴阳之气。

    [7] 益求人,多找些像夔这样的人。

    [8] 精,精华。

    [9] 节,这里有“关键”的意思。古人很重视音乐,认为音乐的兴废,是一个国家治乱的关键。

    [10] 这句应该是“故唯圣人为能和;和,乐之本也。”(依 许维遹 说)大意是:只有圣人才能做到和,而和是音乐中最根本的东西。

    [11] 平,使动用法,使……安定。

    [12] 像夔这样的人,有一个就够了。

    [13] 出,出门。溉,灌注。汲,从井中打水。溉汲,就是打水的意思。

    [14] 常常派一个人住在外面,专管打水。

    [15] 闻,使动用法。

    [16] 使,使用。这句的意思是说,现在家里有了井,无须专派一人住在外面打水,等于多得到一个人使用。

    [17] 史记,记载历史的书。

    [18] 涉河,过黄河。

    [19] 古文“己”字与“三”字相似;“亥”、“豕”古文同形。己亥,干支纪日。
 

    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 [1] ,是非之经 [2] ,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然则何以慎?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 [3] 。

 

    [1] 大意是:言辞很多是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类,像。

    [2] 经,界线。

    [3] 遵循着事物的规律和人的情理,用这种方法来审察自己所听到的传闻,就可以得到真实的情况。缘,循着,顺着。为,这里指审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