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选讲

五蠹 ( 节录 )[1]

 
 

    儒以文乱法 [2] ,侠以武犯禁 [3] ,而人主兼礼之 [4] ,此所以乱也。夫离法者罪 [5] ,  而诸先王以文学取 [6] ;犯禁者诛,而群侠以私剑养 [7] 。故法之所非,君之所取;吏之所诛,上之所养也。法趣上下,四相反也,而无所定 [8] 。虽有十黄帝 [9] ,不能治也。  故行仁义者非所誉 [10] ,誉之则害功 [11] ;文学者非所用 [12] ,用之则乱法。楚之有直躬 [13] ,其父窃羊而谒之吏 [14] 。令尹曰: “ 杀之 [15] 。 ” 以为直 于 君而曲于父 [16] ,报而罪之 [17] 。  以是观之,夫君之直臣,父之暴子也 [18] 。 鲁人从 君战,三战三北 [19] ,仲尼问其故,  对曰: “ 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 ” 仲尼以为孝,举而上之 [20] 。以是观之,夫父之孝子,君之背臣也 [21] 。故令尹诛而楚奸不上闻 [22] ,仲尼赏而鲁民易降北。上下之利,  若是其异也。而人主兼举匹夫之行 [23] ,而求致社稷之福,必不几矣 [24] 。

 

    [1] 蠹(dù),蛀虫。韩非认为儒者、游侠、纵横家、患御者(国君的近臣),商工之民,都是对国家有害的人,故合称为五蠹。他在斥责“五蠹”的同时,还抨击了时政,从正面提出了重农尚武,以法制治国的主张。这篇文章是韩非阐发自己法家思想的代表作。

    [2] 儒,儒家。文,指古代文献经典。法,法制。

    [3] 侠,游侠。禁,禁令。

    [4] 人主,指国君。兼礼之,都以礼对待他们。

    [5] 离,通“罹”(lí),触犯。罪,治罪。

    [6] 诸先生,指上文所谓的“儒”。文学,与上文的“文”同义,不是现代所谓“文学”。取,录用,被动用法。

    [7] 以私剑养,意思是靠着行刺的行经被养。

    [8] 法,指法之所非。趣,通“取”,指君之所取。上,指上之所养。下,指吏之所诛。这是说这四种情况自相矛盾而没有一定的标准。

    [9] 黄帝,轩辕氏,传说中远古时代的好帝王。

    [10] 非所誉,不是 [ 应当 ] 称誉的人。

    [11] 功,指耕战之事。

    [12] 工,擅长,精通。

    [13] 之,为“人”之误(依松皋圆说,见《韩非子纂闻》)。直躬,直身而行的人(指品行,参用朱熹说,见《论语集注》)。

    [14] 谒之吏,向官吏报告这件事。谒,禀告。

    [15] 令尹,楚官职名,相当于后代的宰相。之,指直躬。

    [16] 认为他对国君忠,对父亲去不孝。曲,不直,这里指不孝。

    [17] 报,判决。罪,治罪。

    [18] 暴,下凌上叫暴,这里指不孝。

    [19] 北,败走。

    [20] 举,举荐。上,用如动词。上之,使之上,等于说置之上位。

    [21] 背臣,叛臣。

    [22] 楚奸,楚国坏人的犯罪行为。上闻,向上报告使国君了解。闻,使动用法。

    [23] 举,指称赞。

    [24] 几,庶几,希望。


 

    古者苍颉之作书也 [1] ,自环者谓之“私” [2] ,背私谓之“公” [3] ,公私之相背也,乃苍颉固以知之矣 [4] 。今以为同利者,不察之患也 [5] ,然则为匹夫计者 [6] ,莫如修行义而习文学 [7] 。行义修则见信,见信则受事 [8] ;文学习则为明师,  为明师则显荣 [9] 。此匹夫之美也。然则无功而受事,无爵而显荣,为有政如此,则国必乱,主必危矣。  故不相容之事,不两立也 [10] 。斩敌者受赏,而高慈惠之行 [11] ;拔城者受爵禄,而信廉爱之说;坚甲厉兵以备难 [13] ,而美荐绅之饰 [14] ;富国以农,距敌恃卒 [15] ,而贵文学之士;废敬上畏法之民,而养游侠私剑之属 [16] :举行如此 [17] ,治强不可得也 [18] 。国平养儒侠 [19] ,难至用介士 [20] ,所利非所用 [21] ,所用非所利。是故服事者简其业 [22] ,而游学者日众,是世之所以乱也。

 

    [1] 苍颉,相传为黄帝的史官,据说我国的文字是有他创造的。书,指文字。

    [2] 自环,自绕。私,卢文曰:“说文引作自营为厶,营环本通用,私当作厶。”按,古文“厶”作“”,所以说“自环者谓之私”。

    [3] 公,从八从“厶”,“八”等于说背,有“相违背”的意思。

    [4] 固,本来。以,通“已”。

    [5] 现在认为公私利益一致,那是根本没有经过仔细考察的毛病。同利,指公私的利益相同。

    [6] 计,计划,考虑。者,语气词。

    [7] “行”当作“仁”,下句“行义修”的“行”同此。(依王先慎说)

    [8] 受事,指接受国君委任的工作。

    [9] 显荣,显贵荣耀。

    [10] 不两立,等于说不并存。

    [11] 高,意动用法,以……为高,这里有“推崇”的意思。

    [12] 拔,指攻陷。

    [13] 坚,坚固,使动用法。甲,甲胄。厉,通“砺”,磨。备,防备。

    [14] 美,意动用法,以……为美。荐,通“搢”,插的意思。绅,衣带。儒者的服装,要插笏,(音 hù,古代臣朝见君时所拿的手版)于衣带间,所以称荐绅。

    [15] 距,通“拒”。恃,依靠。

    [16] 废,指弃而不用。属,略等于现代的“辈”。

    [17] 举行,等于说措施。

    [18] 治,和“乱”相对,指国家太平。强,强盛。

    [19] 平,太平。

    [20] 介士,即甲士。

    [21] 国家给以利益的人不是国家要用的人。

    [22] 服事,即服役。服事者,泛指从事劳动的人。简,这里有怠慢、荒废 。

 

    今境内之民皆言治,藏商管之法者家有之 [1] ,而国愈贫;言耕者众,执耒者寡也 [2] ;境内皆言兵,藏孙吴之书者家有之 [3] ,而兵愈弱;言战者多,被甲者少也 [4] 。故明主用其力,不听其言 [5] ;赏其功 [6] ,必禁无用 [7] ;故民尽死力以从其上。夫耕之用力也劳,而民为之者,曰:可得以富也 [8] 。战之为事也危,而民为之者,曰:可得以贵也。今修文学,  习言谈,则无耕之劳而有富之实,无战之危而有贵之尊,则人孰不为也?  是以百人事智而一人用力 [9] 。事智者众,则法败;用力者寡,则国贫:此世之所以乱也。故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 [10] ,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 [11] ,以吏为师;无私剑之捍 [12] ,以斩首为勇。是境内之民,其言谈者必轨于法 [13] ,动作者归之于功 [14] ,为勇者尽之于军 [15] 。是故无事则国富 [16] ,有事则兵强,此之谓王资 [17] 。既畜王资而承敌国之釁 [18] ,  超五帝侔三王者 [19] ,必此法也。

 

    [1] 商,商鞅,秦孝公之相。管,管仲。法,指有关法令方面的书。家,每家。

    [2] 耒(lěi) , 犁。

    [3] 孙,孙武,春秋时吴国人,或指战国时代齐国的孙膑。吴,吴起,先为魏文侯将,后为楚悼相。他们都是有名的军事家。

    [4] 言战,谈论战略。被,通“披”。被甲,指参加战斗。

    [5] 明主用人之力,不听人的空言。两个“其”字都是泛指。

    [6] 其,也是泛指。

    [7] 无用,指对于国家没有用处的儒家和游侠的活动。

    [8] 以富,靠 [ 耕种 ] 富足起来。

    [9] 事智,从事智力活动,指“修文学”“习言谈”。用力,指从事耕战等体力劳动。

    [10] 简,竹简,上古没有纸,把文字写在竹简上,称为简策。书简之文,就是上文所谓文学。

    [11] 先王之语,古圣王的遗言遗教。

    [12] 捍,通“扞”,干犯,即指上文的“侠以武犯禁”。

    [13] 轨,用如动词,这里有“遵循”的意思。

    [14] 动作者,指劳动人民。归,使动用法。功,指攻战之事。

    [15] 尽之于军,使他们全部到军队中服务。

    [16] 无事,无战事,指天下太平。

    [17] 资,等于说资本。王资,建立王业的资本,这是比喻。

    [18] 畜,通“蓄”。承,通“乘”,指趁机会。釁(xìn),缝隙,这里引申为破绽、弱点的意思。

    [19] 侔(móu),相等。五帝,说法不一,一般是指黄帝,颛顼(zhuān xū) ,帝喾 (kù) ,尧,舜。三王,指夏禹,商汤,周文王。
 

     今则不然。士民纵恣于内 [1] ,言谈者为势于外 [2] 。外内称恶 [3] ,以待强敌,不亦殆乎?故群臣之言外事者,非有分于从衡之党,则有仇雠之忠,而借力于国也 [4] 。  从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而衡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皆非所以持国也 [5] 。今人臣之言衡者,皆曰: “ 不事大 [6] ,则遇敌受祸矣! ” 事大未必有实 [7] ,则举图而委 [8] ,  效玺而请兵矣 [9] 。献图则地削,效玺则名卑。地削则国削,名卑则政乱矣。事大为衡,未见其利也,而亡地乱政矣。人臣之言从者,皆曰: “ 不救小而伐大,则失天下 [10] ,失天下则国危,国危而主卑。 ” 救小未必有实,则起兵而敌大矣。救小未必能存,而交大未必不有疏 [11] ,有疏则为强国制矣。出兵则军败,退守则城拔。  救小为从,未见其利,而亡地败军矣。

 

    [1] 士民,指儒士,游侠。纵,放肆。恣,骄横。内,指国内。

    [2] 言谈者,指纵横家。为势于外,指借国外的力量造成自己的权势。外,指国外。

    [3] 称,举,行。

    [4] 大意是群臣中向国君谈外交事务的人,不是属于合纵家或连横家一党,就是个人有仇怨,而想借助国家的力量来报私仇。外事,外交事务。分,指分属。非……则,不是……就是。从,通“纵”,即合纵。战国时苏秦倡合纵之说,说服六国共同对秦。衡,通“横 ”, 即连横。为了对付合纵,张仪倡连横之说,使六国各自和秦结成联盟,以便各个击破。患,一本作“忠”。

    [5] 持国,保持住国家。

    [6] 事大,侍奉大国。

    [7] 实,指实际行动。“未”是衍文,下文的“救小未必有实”中的“未”同此(依俞樾说,见《诸子平议》)。

    [8] 图,地图。委,交付。

    [9] 效,献。玺,国君的印。请,指请求大国发落。“兵‘字是衍文(依俞樾说,见《诸子平议》)。

    [10] 失天下,指失去天下人的信任。

    [11] 王先慎认为“交”当作“敌”。以“敌”为是。这两句大意是:救援小国未必一定能使它存在,而以大国为敌,未必不会有疏忽。 
 

     是故事强,则以外权市官于内 [1] ;救小,  则以内重求利于外 [2] ,国利未立,封土厚禄至矣;主上虽卑,人臣尊矣;国地虽削,私家富矣。事成则以权长重 [3] ,事败则以富退处 [4] 。人主之听说于其臣,事未成而爵禄已尊矣。事败而弗诛,则游说之士,孰不为用矰缴之说 [5] ,而侥幸其后 [6] ?  故破国亡主,以听言谈者之浮说,此其故何也 [7] ?是人君不明乎公私之利,不察当否之言 [8] ,而诛罚不必其后也 [9] 。皆曰: “ 外事,大可以王,小可以安 [10] 。 ” 夫王者,能攻人者也;而安则不可攻也;强则能攻人者也,治则不可攻也。治强不可责于外,内政之有也 [11] 。今不行法术于内,而事智于外,则不至于治强矣 [12] 。

 

    [1] 外权,国外的权势。市,买。市官,指猎取官位。内,指国内。

    [2] 重,指权势。内重,指国内的权势。外,指国外。

    [3] 以权长重,指纵横家凭借权势在国内得到长期重用。

    [4] 退处,指隐居。

    [5] 矰缴,见《战国策·庄辛说楚襄王》注。

    [6] 这句是说,纵横家希望事败之后能侥幸的免祸。其后,指事败以后。

    [7] 国君甘愿冒着破国亡主的危险,去听纵横家的空谈,他们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呢?“此”“其”都是指示代词,指上面的话。

    [8] 当(dàng) , 适当。否,这里指不适当。

    [9] 在纵横家事败以后没有坚决给他们惩罚。必,一定,有“坚决执行”的意思。不必其后,等于说“不必于其后”。

    [10] 王 (wàng), 统一天下。“大”“小”都指外交活动的效果。

    [11] 责,求。外,这里指外交活动。有,取。内政之有,从内政中取得。

    [12] 至,达到。此处有删节。
 

     夫明王治国之政,使其商工游食之民少而名卑 [1] ,以寡趣本务而趋末作 [2] 。  今近习之请行 [3] ,则官爵可买;官爵可买,则商工不卑也矣。奸财货贾得用于市 [4] ,  则商人不少矣。聚敛倍农 [5] ,而致尊过耕战之士 [6] ,则耿介之士寡 [7] ,而高价之民多矣 [8] 。

 

    [1] 游食之民,指没有定居的人,如商贾,工匠等。

    {2} 趣,通“趋”,“寡”字当为衍文。(依《韩非子纂闻》)。本务,根本的事物,指农业。“趋”当为“外”(依王先慎说)。外,用如动词,有“排斥”“疏远”的意思。末作,不重要的行业,指工商。

    [3] 近习,指国君左右亲近的人。请,指近习的请求。行,实行。

    [4] 货贾(gǔ),指投机的商业活动。行,这里有“施行”的意思。

    [5] 这是说商人聚积的财富比农民的收入要多一倍。

    [6] 致尊,指得到社会的尊重。过,超过。

    [7] 耿介,光明正大。

    [8] “高价”当为“商贾”。(依《韩非子纂闻》)。

 

 

     是故乱国之俗:其学者,则称先王之道以籍仁义 [1] ,盛容服而饰辩说 [2] ,以疑当世之法 [3] ,而贰人主之心 [4] 。其言古者 [5] ,为设诈称 [6] ,借于外力,以成其私 [7] ,而遗社稷之利 [8] 。其带剑者,聚徒属立节操以显其名 [9] ,而犯五官之禁 [10] 。其患御者 [11] ,  积于私门 [12] ,尽货赂 [13] ,而用重人之谒 [14] ,退汗马之劳 [15] 。其商工之民,修治苦窳之器 [16] ,  聚沸靡之财 [17] ,蓄积待时 [18] ,而侔农夫之利 [19] 。 -- 此五者,邦之蠹也。人主不除此五蠹之民,不养耿介之士,则海内虽有破亡之国,削灭之朝[20],亦勿怪矣。

 

   [1] 以,而。籍,通“藉”,凭借。籍仁义,指凭借仁义进行说教。

   [2] 盛,整。盛容服,指讲究容貌服装。饰辩说,修饰辞令。

   [3] 疑,疑惑。

   [4] 贰,不专一,这里是使动用法。

   [5] “古”当为“谈”(依顾广圻说,见《韩非子识误》)。

   [6] 为,通“伪”。为设,虚构事实。诈称,说谎弄假。

   [7] 私,指个人利益。

   [8] 遗,丢掉,不管。

   [9] 徒属,党徒。

   [10] 五官,指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五官之禁,泛指国家的禁令。

   [11] 患御,等于说近习。

   [12] 私门,指贵族世卿之门。

   [13] 尽,用作动词,指搜刮尽。

   [14] 用,采用,接受。重人,指有权势的重要人物。谒,请托。

   [15] 汗马之劳,指战功。

   [16] 苦,粗劣。窳 (yǔ) ,有毛病。

   [17] 商人工匠积聚了很多供人挥霍的财物。沸糜,奢侈挥霍。

   [18] 囤积货物,等待时机。

   [19] 侔,通“牟”,谋取。

   [20] 削灭,被动用法。朝,朝廷。